-
大雪像鹅毛似的飘落下来,整个世界被碎琼乱玉堆得面目全非,凄凉悲怨的二胡声,从街头传来。只见一个蓬头垢面的老婆婆,用一根小竹竿牵着一个盲人,艰难地走着,走着……这位拉二胡的盲人,就是流浪艺人、我国著名的民族音乐家华彦钧。因他患眼病双目失明,人们又称他为“瞎子阿炳”。阿炳从小跟随义父学习多种民间乐器的演奏技艺,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他在40年代创作的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是我国二胡曲中的代表作。“二泉...
-
《阿里郎》是一首古老的朝鲜民歌,它象征着朝鲜人民不屈的性格。略带悲伤的旋律,委婉缠绵,使人联想起朝鲜民族苦难的历史。相传里郎是农民起义的领袖,起义失败后,便和妻子隐蔽在深山中。一天,里郎外出归来,见地主正在引诱妻子,怀疑妻子不忠,他生气地离家出走。妻子痛苦地用凄婉的声音呼唤他:“阿里郎,阿里郎(我的里郎)!”在朝鲜,有许多以阿里郎命名的山峰,各地都流传着旋律各不相同的“阿里郎”民歌,这是其中一首流...
-
戏剧结构的主要类型有三种:1.点线型,亦称开放型。点,指剧中各段的中心事件;线,指贯穿全剧的主线。这种戏剧结构包括的范围较广,把戏剧故事情节按先后顺序从头至尾原原本本地表现出来,能完整地表现事件始末过程。中国古代戏曲较多采用这种类型。古代戏曲是按“折”“出”“场”来划分的。虽然戏剧情节是按顺序发展的,但每折、每出、每场都有一个中心事件,因此每个段落都有相对的独立性。情节线索将各个段落连贯起来,如一...
-
年轻时的舒曼,非常渴望自己能成为一名钢琴大师。为此,他曾拜维克为师学习钢琴。他学得很勤奋。却总嫌自己进步太慢,并主观地猜测老师没有最有效的方法教他。于是,他独出心裁地创造了一套练琴的办法。为了训练某些手指的独立活动能力,他常把另外的几根手指用绳子吊起来,拼命的用机械的办法练习这些手指。这种古怪的不合情理的练琴方法,不仅没能使他的演奏技巧迅速提高,反而伤害了他的部分手指关节,以至于不得不停止练习。以...
-
电视,出现在本世纪20年代中期。在英文中,电视写作(television),是由希腊文tele(远处、远的)和拉丁文visio(看)连在一起组成的,意思是远距离传达可视画面。电视刚诞生时,主要用于播映现成的舞台剧和电影,所以当时人们把电视称为“家庭的戏剧”“小电影”或“屏幕电影”。今天,电视节目已经包罗万象了,成为覆盖面最广的大众传播媒介。1936年,英国播出了世界上最早的电视节目。1958年5月...
-
本世纪50年代末,在法国兴起了“新浪潮”电影,这股电影思潮的主要特点是:反对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强调生活化和纪实性,有的往往带有现代派艺术的荒诞性和精神分析特点。例如,《四百下》(又译为《胡作非为》)这部“新浪潮”电影的代表作品,着力表现了一个失去了家庭温暖的孩子逃学、撒谎、闲逛等一系列不含有戏剧冲突的日常生活琐事,全片绝大部分镜头在现场用实景拍摄,造成一种自然而然的“生活流”。这类电影的另一个突...
-
电影是近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它综合运用了电学、光学、声学、化学等多方面的科学技术成果,为人类创造出了一个亘古未有的另一个活生生的人类世界--梦幻的人类世界。电影艺术的一个重要的科学技术原理是“视觉暂留”。“视觉暂留”现象,从人类有视觉时就有,比如在黑暗之中把一根点燃的火柴快速划一圈,就会看到一个完整的光圈。现代科学发现:视像从眼前消失之后,仍在视网膜上保留0.1~0.4秒左右。电影依据经过精...
-
这是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之一--索福克利斯的著名悲剧作品。该剧表现了一个情节离奇的神话故事:一位山中的牧羊老人捡到了一个用皮带捆起来的两只脚跟钉在一起的孩子,把他交给了科林斯国王的牧羊人收养。牧羊人给孩子取名俄狄普斯,即“脚肿”之意。这个可怜的弃婴原来是底比斯国王的儿子。当底比斯国王从神示中知道他生的儿子命中注定要杀父娶母时,才将婴儿抛在山中。俄狄普斯后来为波吕玻斯国王收养,但当他知道自己不是国王的...
-
捷克大作曲家德沃夏克小的时候,他父亲坚决反对他学习音乐,而要他到屠宰铺当学徒,以继承父业。小德沃夏克为了说服父亲,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尝试。那是在他13岁的时候。有一天,乡村乐队正在小教堂里举行礼拜日音乐会。小德沃夏克坐在乐队的第一小提琴手的位置上,他神情很紧张。突然乐队指挥宣布要奏一支新曲子,作者是小德沃夏克。这意外之事使台下的德沃夏克父亲顿时气得变了脸色,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儿子背着自己干了这种事情...
-
秦腔流行于陕西及邻近各省,明中叶以前在陕甘一带民歌基础上形成。发展过程中受昆腔、戈阳腔、青阳腔的影响。音调激越高亢,以梆子按节拍,节奏鲜明,唱句基本为七字句,音乐为板腔体。明末清初传入南北各地,对许多剧种产生影响。成为梆子腔(乱弹)体系中的代表剧种。流行于陕西省的秦腔,以西安乱弹为主,又有同州梆子(东路梆子),西路梆子(西府梆子)和汉调桄桄等支派。秦腔是我国古老剧种之一,解放后演出了许多优秀剧目,...
-
莎士比亚(1564~1616年)出生于英国一个富裕市民家庭,从小对戏剧就有兴趣,接触到古罗马的诗歌与戏剧。后来家庭破产,曾到剧院门前为看戏的绅士管马匹,不久又当了剧院杂役,进而成为剧院演员和股东,随着生活和舞台经验的丰富,他开始了戏剧创作活动;靠非凡的才华和不懈的努力,创作了37部戏剧,2部长诗,154首十四行诗,特别是悲剧和喜剧,是世界文坛上的艺术珍品。四大悲剧是代表他最高成就的作品。《哈姆雷特...
-
法国作曲家柏辽兹早年生活贫困,甚至经常吃不饱饭。有一天,大音乐家帕格尼尼得到一具精制的中提琴,他请正在穷苦潦倒的柏辽兹谱首曲子,用它来演奏。柏辽兹为此谱写了《哈罗德在意大利》交响曲,在1838年12月16日晚的音乐会上,柏辽兹亲自指挥中提琴和乐队演奏这首曲子。首演获得了巨大成功。当时,正患喉疾的帕格尼尼很激动,晚会结束,乐队还没退场,帕格尼尼就拉着柏辽兹的手登上舞台,跪下一膝,吻他的手,表示敬重,...
-
沪剧流行于上海、江浙部分地区。源于上海浦东的民歌,清末形成上海滩黄(当地称“本滩”,在后来的发展中受苏州滩黄的影响。后来采用文明戏的演出形式,发展为小型舞台剧“申曲”,抗日战争后定名为沪剧。沪剧曲调优美、富于江南乡土气息,主要有长腔长板、三角板、赋子板等。擅长表现现代生活。解放后编演了《罗汉钱》《星星之火》《红灯记》《芦荡火种》等剧目,影响很大。
-
这首抒情委婉而稍带点哀愁的爱尔兰歌曲,是世界上许多女高音歌唱家最爱唱的曲目之一。歌词作者和曲调改编者托马斯?穆尔,是19世纪杰出的爱尔兰诗人和歌唱家。他热爱祖国的民间诗歌和音乐,在自己的创作中,不仅利用了诗歌中的形象,还利用了它的曲调和节奏,他的每一首爱尔兰歌曲都是按照民歌曲调改编的。《夏日里最后一朵玫瑰》是根据米利金的歌曲《布莱尼的丛林》的曲调改写而成的。这支优美动人的旋律激起了作曲家的灵感,贝...
-
1978年的一天,在湖州玻璃厂的淋浴室里,一个男子的高亢嘹亮的歌声盖过了哗哗的流水声和喧哗的人声,一直飞扬到浴室外的人行道上。厂里人都知道,他就是厂里的锅炉工张建一。张建一有一个令人羡慕的好嗓子。但是,对于一个锅炉工来说,嗓子好坏又有什么关系呢?不过这一次算他幸运,他遇上了伯乐。正当张建一在浴室引亢高歌的时候,有一位省话剧团的人偶然从这里走过,他听这嘹亮的歌声心里很吃惊,他认为唱歌的人是一位难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