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解决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名校办分校”作为一种新的办学模式一时成为各地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而蹚出的一条新路。但是,这个目前仍炙手可热的政策实施现状究竟如何,存在着什么样的问题,政府如何避免名校的盲目扩张,分校如何避免“复制”和“挂名”的虚浮,借力提升,最终实现自主发展等问题,仍困扰着政府决策部门和学校管理...
-
郑渊洁曾经说小学班干部制度是在培养汉奸,并列举汉奸三个特点:1.为强权效力;2.告密;3.奴役同胞。发达国家小学没有班干部制度,建议取消该制度,让所有孩子平等成长。调查显示,近九成网友赞成取消小学班干部制度,不过也有老师认为,小学班干部“摆架子操官腔”问题在大人,希望小学班干部弱化“官”和“管”的色彩。这乃是郑渊洁的旧文,却不...
-
习近平在会见庆祝第三十个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受表彰代表后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教师学生,观摩课堂教学,进行座谈交流,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崇高的节日敬礼和祝贺。习近平说,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教过我的老师很多,...
-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师大与师生交流时说,很不赞成把古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据报道,明年9月起,北京小学一年级《语文》的古诗词将由现在的6到8篇增到22篇,整个小学阶段不少于100篇。不久前,上海小学一年级语文新课本中删去全部古诗,有关部门解释称是为了给学生“减负”,但...
-
近来,古典诗词和散文传承不断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一方面,一些地方的中小学教材里古诗词严重缩水;另一方面,“国学”热度持续上升,众多家长纷纷把孩子送往各类“国学班”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教材“减负”该不该拿古诗词开刀?记者多方采访有关专家学者,他们认为,相比于课本中新增的那些“时髦”作品,古典诗词歌赋的德育和...
-
上海的老师和家长发现:对比新旧一年级语文课本,新版教材删除了旧版本中的全部8首古诗,包括《寻隐者不遇》、《登鹳鹊楼》、《夜宿山寺》等。这条新闻一经公布,立即引起了广泛热议。其实无论是旧式私塾,还是新式学堂,都把古诗诵读作为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但凡中国人,都能随口背出几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古典诗词既是中华文化中独特的象征符号,也是华夏民族特有的文化基因。让孩子从小...
-
高校教师不得抄袭剽窃、篡改侵吞他人学术成果,不得索要或收取学生及家长的礼品、礼金,不得对学生实施性骚扰或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10月9日下午,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向新京报记者介绍,针对近来暴露出的高校教师师德突出问题,教育部已首次划出针对高校教师的师德禁行行为“红七条”。学术抄袭,利用教学和论文指导机会“潜规则”女大学生,把科研经费当成个人消费&ld...
-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称,教育部已首次划出针对高校教师的师德禁行行为“红七条”。教育部昨日发布《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中明确:建立健全高校教师违反师德行为惩处机制,划出对高校教师具有警示教育意义的师德禁行行为“红七条”及问责机制,对教师严重违反师德行为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追究高校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新华)高校教师“红七条...
-
高校教师不得抄袭剽窃、篡改侵吞他人学术成果,不得索要或收取学生及家长的礼品、礼金,不得对学生实施性骚扰或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9日下午,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向记者介绍,针对近来暴露出的高校教师师德突出问题,教育部已首次划出针对高校教师的师德禁行行为“红七条”。虽然高校学生都是成年人,但所谓的“师生恋”仍然是有违伦理与道德之事。高校教师,是以传道授业解...
-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近日制定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近年来,高校教师缺失师德,抄袭剽窃他人科研成果,索要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对学生实施性骚扰或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等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现象娄见不鲜。也引起了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针对高校教师缺失师德的问题,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将有效规范高校教师的行为,值得点赞。《意见》以社...
-
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会上强调,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要积极引导广大高校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教育部制定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强调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师德建设,遵循高校师...
-
高校教师性骚扰学生、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或被开除昨日,教育部出台《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划出针对高校教师具有警示教育意义的师德禁行行为“红七条”,“对学生实施性骚扰或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首次列入其中。《意见》明确,有上述情形者,依法依规分别给予警告、记过、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撤销专业技术职务或者行政职务、解除聘用合同或者开除。...
-
高校教师不得抄袭剽窃、篡改侵吞他人学术成果,也不得对学生实施性骚扰或与学生发生不正当关系。昨日,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向新京报记者证实,教育部已首次针对高校教师,划出被称为“红七条”的师德禁行行为。违反师德最高可解聘开除今年初公布的《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中,将中小学教师骚扰学生、体罚学生、要求学生有偿补课等10大项行为,划定为“违反师德&rdquo...
-
教育部发布《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划出对高校教师具有警示教育意义的师德禁行行为“红七条”,并建立问责机制,对教师严重违反师德行为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后果的,追究高校主要负责人的责任。意见指出,“红七条”包含:●损害国家利益,损害学生和学校合法权益的行为;●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有违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言行;●在科研工作中弄虚作假、抄袭剽窃...
-
世界读书日前夕,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第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字化阅读率首次超过了图书阅读率。尤其值得一说的是,有六成成年人都有通过手机阅读微信的习惯,每天看微信的时长超过40分钟。地铁公交上、聚会饭桌上,“低头一族”已成为最特别的阅读风景:头也不抬,似乎忘掉了周遭世界,全情投入其中,手指变得比任何时候繁忙,也更劳累。要说这平均的40分钟里,大家都看了什么,来自清华大学...